自2025年7月我校与石龙镇签署《校地合作协议》并共建“社区治理创新研究实践基地”以来,校地合作持续走深走实。作为合作的重要推进节点,11月4日双方在兴龙社区成功举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“共研、共思、共学”研讨交流会,为后续实践项目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共识基础。
在此背景下,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党小组坚持“党建引领、产教融合、服务地方”为主线,积极推动合作协议落地见效。作为校地合作首批试点项目的重要阶段性成果,专业与东莞市牵牛花儿童潜能开发中心共建的“社区康复指导员订单班”于11月18日正式启动第二阶段跟岗实训,标志着双方合作从理论研讨、案例共研进一步延伸至实战培养与场景化教学。
本阶段实训聚焦孤独症儿童的社区融合能力提升,重点推进学生在真实服务场景中综合运用社会工作方法、康复策略与家庭支持技能。学生在完成首阶段系统课程、掌握孤独症儿童基本行为特征与社会工作核心理论的基础上,进一步在实训中强化社区参与、家庭赋能与资源链接的综合能力。
实训启动当日,学生在督导师与特教教师带领下,完成初访评估、个案管理计划制定等环节,并走进菜市场、麦当劳等社区场景,辅助儿童开展购物、排队、表达需求等社会适应训练,切实推动“高校智慧+基层实践”的双向赋能。
牵牛花中心负责人李婷表示,订单班学生具备的社会工作专业视角,能够统筹关注儿童、家庭与社区多个层面,有效提升了社区融合实践的专业深度。她期待双方在既有研讨与实训基础上,进一步拓展合作内容、创新育人模式,共同培养更契合社会需要的社区康复人才。
接下来,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将继续依托校地共建平台,紧扣东莞社区治理与特教康复行业实际需求,持续拓展“师资互聘”“工作坊”“实训基地”等合作机制,推进高质量实习实践基地建设,构建符合社区服务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,切实将校地协同的“软实力”转化为基层治理与人本服务的“硬支撑”。

(一审:韩佳;二审:方泽慧;三审:李俊衡)